查看原文
其他

民国奇案:“弱女子”如何掀翻“大人物”,还能功成身退

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-11-30
是什么让“弱女子”成功复仇权倾一时“大人物”,还被国家特别“法外开恩”?
一名“弱女子”为报父仇,卧薪尝胆十年,单枪匹马枪杀权倾一时大人物,绝对可以称得上一桩奇案。
更奇特的是,刺杀本是违反法律的高风险暴力行为,而她不仅“蚂蚁”掀翻“大象”,还被国民政府颁发特赦令。
它就是轰动全国的民国奇案——施剑翘复仇案。此案爆发后,连续一年成为头版新闻,街谈巷议,使得同时期发生的刺杀汪精卫案几乎无人问津。
本案主角施剑翘,民国奇女子,用一只勃朗宁手枪,三枪“从容”击毙显赫一时的北洋军阀,五省联军总司令,“东南王”孙传芳。


一、闺中小姐


施剑翘原本不叫“剑翘”这般凌厉的名字,其原名施谷兰,名字是父亲施从滨取“空谷幽兰”之意而取的。施谷兰自幼深居闺中,读了几年私塾。

她出身于军人世家,叔叔施从云曾参与过辛亥革命,为挽救冯玉祥的起义部队而牺牲,父亲施从滨则是奉军第二军长。施谷兰虽读了几年私塾,但仍是个待字闺中的姑娘,所以虽然家中军人甚多,她对军中之事也不甚了解。



1925年秋,施谷兰年方二十,施从滨在蚌埠战役中被俘于孙传芳之手。当时的军阀混战中有条“不杀将军”的不成文规矩,因为,多数军阀将领们都出身于北洋,互相都熟悉,说不准还是曾经的老同学,所以大家都约定了一条不杀被俘虏的将军的规定。



可孙传芳在看到战局于己方不利时,心中恼怒,遂不顾属下劝说,便对年近花甲的施从滨痛下杀手,并枭首使其曝尸示众足有三日。这一招显然对战局没有起到任何作用,还为后来之事埋下了祸端。

父亲被杀又惨遭如此侮辱的噩耗就这样突如其来传到家中,施谷兰悲痛欲绝,发誓定要为父报仇。



二、寄望于兄


虽然决定了报仇,但当时的施谷兰还只是一个深居闺阁的姑娘,手无缚鸡之力,想要向当时的大军阀孙传芳报仇,岂不是难于上青天?于是,她将雪恨的希望寄予在施中诚的身上。

施中诚乃是施从滨二弟之子,是施谷兰的堂兄。因其幼年丧父,施从滨一家对其多加关照,施从滨还让他跟随着在军中做排长,甚至在施从滨遇害后,其妻子还请求丈夫的上级张宗昌多多照顾施中诚,施中诚被破格提升为团长,又经三年,升烟台警备司令,仕途顺风顺水。



照这样发展下去,施中诚前途无量,又怎肯为报仇之事弃大好前程于不顾?面对堂妹的请求,施中诚婉拒数次,甚至多次劝说施谷兰放弃报仇的念头,不要再想报仇的事了。

施从滨对施中诚向来视如己出,与亲儿子无异,在施从滨死后,施中诚竟说出这种话来,实在让人感到心寒。施谷兰忍无可忍,一怒之下便写了一封长信同施中诚断绝了兄妹关系。



三、改名剑翘


随后不久,施谷兰遇到了同乡施靖公,当时身为阎锡山谍报股长的他表示愿意帮助施谷兰报杀父之仇,纵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,并向施谷兰求婚。听罢,施谷兰心中既是激动,又是感动,随即便痛快答应了这一桩婚事,与施靖公结为连理。

婚后不久,施谷兰便为施靖公诞下两个儿子,可她却发现施靖公曾经应下的报仇之事迟迟不见回应。施谷兰心中焦虑难耐,几次询问都被推脱。这下施谷兰才恍然明了,丈夫原来也是个贪生怕死之辈。心灰意冷之下,她狠心同其一刀两断,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。



她回想这十年时光,为报父仇,她苦苦寄托于人,却没有一人可以圆她心愿,细想之下,这是自己的仇恨,他人怎肯为她的仇恨冒上巨大的风险。既然如此,倒不如自己动手复仇。

想通了的那一刻,她给自己取名为施剑翘,取名于“翘首望明月,拔剑问青天”,她下定了决心,自己不要再依靠任何人,父亲的血仇,要自己亲自来报。

经多次探寻后,施剑翘终于在天津打听到孙传芳组织了一个名为居士林的佛教组织,每隔不久便会去诵经。她遂把两个儿子托付给母亲,只身一人前去报仇。



四、血债血偿


1935年的冬日,孙传芳像往常一样到居士林随富明法师诵经,冒充居士“董慧”的施剑翘就座在他后面,她看着近在眼前的仇敌,强压下心中激动,借口后面炉火太热,一步一步地移到了孙传芳的蒲团附近。

待孙传芳随居士们齐声朗诵之际,施剑翘迅速取出枪来瞄准孙传芳后脑,接连扣动三次扳机,只听“砰砰砰”三声利落枪响,孙传芳身子一歪,砰的一声轻响,倒在了血泊之中,血溅佛堂。

人群转瞬间乱成一团,施剑翘开枪后并未逃走,只是站起身,高声喊着让大家不要怕,她来此杀人只是为父报仇而来,绝不伤及任何无辜,绝不牵连任何一人。说罢,她从小包里拿出了数十张传单洒向众人,传单正面写她的肺腑之言,背面书两首绝句。

随传单分发下来的,还有《告国人书》和一张照片,照片上的人正是穿着军装的施从滨,她已故去了十年的父亲。

在将传单分发完毕后,施剑翘便借用电话同家人报喜,随后又让寺中和尚去通知警察局,她来此之前便已决意自首。在和尚报完警后,施剑翘就在寺中平静地等待着警察的到来。



施剑翘入狱的消息一经发出,便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声援,各界人士纷纷为施剑翘奔走。在众人支援帮助下,施剑翘的刑期很快便从十年减到一年,最后不到一年便被特赦出狱。

本案发展极富戏剧性:血溅佛堂、民国侠女、媒体热炒、公众同情、精英焦虑、侠义孝道、司法审判、政治博弈……更引发公/私、情/法/理、国仇/家恨等多层次探讨……
最终,施剑翘刺杀行为成了对公共正义的最高表达,施剑翘被塑造为“民国侠女”,从被宣判十年到国民政府特赦,形式上给本案打上句号。但其揭示内容,却远比案情复杂得多
为此,力荐一部美国汉学家林郁沁的代表作——《施剑翘复仇案》。
书中主角施剑翘,先后成为姜文、王家卫电影《邪不压正》《一代宗师》中的改编女主角,使得本书具有了一些“网红”气质。然而,这是一部相当严肃、认真的历史著作。
书中以“施剑翘复仇案”为研究对象,从各个角度反复解剖、探寻问题真相和本质,主要涉及制造、引导舆论,民情PK司法、公众政治参与……都与当下诸多社会热点话题相贴合。
● 施在案发后运用公众舆论:发表公开声明、召开新闻发布会、接受记者采访……不断唤起公众、舆论同情。复仇不仅不是“罪”,而且是“侠”、是“孝”……深刻影响该案判决。
然而,耐人寻味的是,这样一位智勇双全奇女子,却在建国后那个年代,即便屈膝也……
● 同样耐人寻味的是,施能被特赦,还因为“旧社会”有自治团体、独立新闻报刊、敢言知识分子……
● 本书包含史无前例的公众集体情绪,即公众情感如何卷入国家、社会、司法事务。这一群情在施案中,不仅为施剑翘所用,同样为国民政府所用,并通过“国家特赦”方式完成舆论掌控和司法领域渗透。
公众情感强大又脆弱,既能对社会秩序有力监督,也极有可能沦为被操纵工具,甚至可能以灾难方式爆发。因此,本书对当下中国及各类热点事件,具有深刻借鉴意义。
本书涵盖政治、社会、历史、法律、人文等领域内容,被美国历史研究学会授予年度费正清奖,被评为东亚现代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。有读者说,“刚开始可以很快翻开,但越看越过瘾,忍不住一看再看”,长按下图,识别图中的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(还可在规格选购民国三大奇案):

重庆谈判78周年:民国的政治逻辑是什么
唐小兵:20世纪中国一个云南家族的历史、记忆和反思
休谟逝世247周年 | 不读休谟,不足以知人性
南渡北归的命运:是宿命,还是因果
被误解的鲁迅:“好玩”的人,在于懂自嘲,知进退
《1984》是如何来到中国的
肖斯塔克维奇的尴尬:一个苏联人在纽约
柴静:人最大的痛苦,就是心灵没有归属
一百年前的老北京,美得简直不像话
《父与子》:不朽经典的背后,是一位漫画家不屈的灵魂
1700个年轻人集体赴死,平均23岁!他们的牺牲,中国人不能忘
世界“慰安妇”纪念日 | 她们的伤痛,不容忘却
梁启超:一个亡命者
49年以来最真实深刻的影像:人的神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好坏
陈铁健:爱国与恶国——半生多误陈独秀
齐邦媛:来自云端的信——一个飞虎队战士的杀伐与救赎
在“思想改造”下,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
独木不成“林”:林徽因和她的时代
书生报国终自毁:浊世里的清流,权力场的悲剧
北岛:在那镀金的天空中,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
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
“吃人文化”:历史比“封神”更加惊心动魄
《北去来辞》:从悬崖到旷野,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
被牺牲的“局部” :“苛政猛于虎”,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
王小波:牺牲不一定崇高,吃苦未必有益
易中天:鸦片战争中,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
为众人燃灯者,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
书生报国无他物: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
为什么杀了魏忠贤,大明朝还是垮了
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:维特根斯坦
美国在中国的失败: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
忆钱穆:学者不能急于自售,为时代风气所卷
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
“长安不止三万里”: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
陈寅恪盛赞傅斯年:天下英雄独使君
漫长的余生: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
无法被文字记载的历史:1844-1879年镜头下的中国
张维迎: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
索尔仁尼琴:如果权力无所不能,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
郭嵩焘谈晚清外交:一味蠢,一味蛮,一味诈,一味怕
发现李庄: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,一段被湮没的历史
鲁迅和胡适,为何渐行渐远?
堪比《白鹿原》的“四棵杨”:直面动荡、复杂、禁忌的30年
徐晓:半生为人,无题往事
寻梦与归来:王道士之死
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
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:在荒诞中反抗,在绝望中坚持
陈丹青: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
从“鲁迅”到“胡适”:他什么都没完成,却开创了一切
顾维钧: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
“走西口”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:前面多有趣,后面就有多沉重
独醒之累: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
所谓的“大时代”,对小人物来说,可能是最糟糕的“坏时代”
野夫:人生如戏,“一切皆在情理中,一切皆在意料外”
余下只有噪音:大音乐家马思聪,当年是怎么“润”出去的
生前赫赫、身后寂寞——近代史上的“失踪者”
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:一个人的劫难,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
温家宝:忆耀邦(情真意切,相当感人)
王瑞芸:懂得了人心,也就懂得了艺术
鲁迅:面具戴久了,会长在脸上
林贤治:时代的转折如“悬崖上的树”——苦难的见证,也是顺从的见证
白先勇:母亲命运的起伏,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
命运的钟摆:1977年恢复高考
木心:无知的本质,就是薄情
廖信忠: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?
暗夜传灯人:“南渡北归”之后发生了什么?
查建英: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
白先勇:得到的全是侥幸,失去的都是人生
王鼎钧:上天把我留到现在,就是叫我做个见证
老照片欣赏|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
偌大的燕园,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
关于“文革”的在线调查结果,说明了什么问题
邓晓芒:我的妹妹残雪
陈丹青:因为艺术,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
林贤治: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
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
知识分子的命运,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
王德威:渡不过的《巨流河》
易中天:劝君莫谈陈寅恪
波伏娃的激荡人生
葛剑雄: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
陈丹青: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,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
梅贻琦:一个时代的斯文
徐晓: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
“怼天怼地”傅斯年: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
在糟糕的时代里,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
中国女性的命运:一个女人的苦与疼
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
大学虽已遍天下,世间再无蔡元培
罗翔被围攻,是时代的悲哀
女性地位,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
陈寅恪的三重悲剧:最是文人不自由
阎连科:我是我们县“最不受欢迎”的人
浪漫的先知:年仅28岁的徐志摩,是如何看穿苏俄“一切都是演戏”的
朱学勤︱鲁迅、胡适与钱穆: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
柴静: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,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
她们是时间的敌人|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: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
同是天涯沦落人: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
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,永远消失在历史中
文学与历史:四个人的百年中国
荒诞的时代,没有干净的人
梁文道:为什么有些国家,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?
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,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
鲁迅:正视,是一种勇气
北岛诗歌依然流行,是一种“不幸”
再谈王小波: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?
木心:街上没有兵,没有马,却兵荒马乱

点“阅读原文”了解更多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